摘要:62岁的李东生是活跃在中国商业舞台上最久的企业家之一。他参与创办的TCL集团至今已成立38年。如今,他正带领TCL走上一条影响深远的变革之路。1月13日,TCL集团发布公告称,公司的名称将从“TCL集团”更改为“TCL科技”。顾名思义,在T...
62岁的李东生是活跃在中国商业舞台上最久的企业家之一。他参与创办的TCL集团至今已成立38年。如今,他正带领TCL走上一条影响深远的变革之路。
1月13日,TCL集团发布公告称,公司的名称将从“TCL集团”更改为“TCL科技”。顾名思义,在TCL看来,后者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公司的“科技感”——这也是TCL新阶段的战略定位。
这场更名可追溯到去年。2019年1月,经股东大会通过,家电、手机等终端业务正式剥离出TCL集团,上市公司仅保留半导体显示(华星光电)、产业投资等业务。李东生坦承,这一改革动作背后的关键动因是:两块模式截然不同的资产,单独运营会有更好的发展,分拆之后,上市公司聚焦在半导体显示领域。
与分拆动作一脉相承的是,TCL的改革是做减法的逻辑。2017年和2018年,TCL相继剥离了62个非核心子公司,集团内的二级公司数已大为减少。对华星光电,李东生倾注了非常大的热情——过去几年,在半导体显示、技术和材料等领域,TCL累计投资了1800亿,建了6个工厂,其中有4个工厂到去年年底就已满产。目前的公司固定资产中,TCL华星光电的占比超过70%。
一组数据可以表明此番重组的积极效应。最直观的是,TCL科技集团市值较于重组前已上涨87%。而在业务层面,去年1—9月,销售收入412亿,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19.2%,净利润34.9亿,比去年同期增长21.3%。存货周转天数则从49天降到44天。当然,鉴于半导体显示行业全行业周期调整,华星光电的营收还是受到了较大影响。
“去年第一季度,国内厂家盈利,海外厂商都是亏损的。”李东生表示,TCL的利润率依然保持在4.6%,但他乐观估计,今年的半导体显示行业会比2019年更好一些,“预计总体还是供大于求,但供大于求的比例较2019年会有改善。”
李东生透露,华星光电目前拿到的年度订单已经超过产能,正在做一些调整。此前,TCL电子和三星电视部门是他们最大的两个客户,如今的客户结构也在一步优化,比如按照计划,他们今年将增大对索尼的供货量。而对于TCL起家的终端业务,比如彩电如今已做到全球品牌销量第三。
李东生将华星光电所处的半导体显示行业形容为“一个高科技、重资产、长周期的产业”,所以需要的也是有长期眼光的钱。虽然这听起来不如一些新经济行业那么性感,但李东生认为投资TCL的好处在于“可以让你赚到稳定的钱、睡得好觉”。他透露的一个数字是,TCL科技集团每年对股东的分红率都维持在40%上下,这要远超于新经济行业的普遍水准。
除了半导体显示行业之外,李东生还向36氪表示,之所以改名为“TCL科技”,而不是“TCL华星光电”,正是考虑到除了半导体显示之外,他们还将择机开辟新赛道。虽然他并未透露具体为何新赛道,但他强调一定也是“高科技、重资产、长周期”的领域,是“进入门槛、技术门槛以及投资量很大”的领域。
对于他长期看好的印刷显示技术,李东生认为TCL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,目前仅有三星、日本JOLED和TCL对这项技术有深入研究。在今年的CES展会上,TCL旗下的广东聚华展示了31寸印刷显示样机。
很显然,TCL正试图用新一轮变革来押注下一个时代风潮,但回看TCL的历史脉络,它从来都不是一家缺乏变化的公司。从最初的家电业务,到后来的全球化品牌公司,再到如今的高端、核心器件厂商,李东生始终在为TCL寻找新的增长曲线。
2006年,49岁的李东生曾意气奋发地以“鹰的重生”为题撰写了5篇文章,全面反思了TCL的企业文化和公司战略,随后开启了一轮瘦身运动,果断砍掉了智能楼宇等缺乏竞争力的业务,并举重金杀入半导体显示行业。TCL也自此逐渐从一家To C的公司转型To B。
更名的当日,TCL股价稳中有升,2.14%的涨幅似乎并不惊人。对于TCL的如今之变,或许仍需以更长时间维度来观察,但正如李东生所言:“大企业的优势就是在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、规划和管理方面的优势。”